2024接近尾声,回望不平凡的一年,中国轮胎业加速全球扩张,全国轮胎产量再创新纪录,海内外投资热情不减,行业并购还在继续,总体而言,以下10大事件突出代表了这一年中国轮胎产业的发展步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4年11月,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10344.5万条,同比增长8.5%。1-11月橡胶轮胎外胎累计产量首次突破10亿条,至10.87573亿条,较上年同期增9.7%
不过,轮胎主流市场包括乘用车胎和商用车轮胎,并不尽人意,尤其全钢胎市场延续了全年的下行趋势,需求乏力之下,各工厂开工率都在下调,每月产量也难掩疲态。预计中国轮胎整体的增量主要来自力车胎市场,比如摩托车胎、自行车胎、电动车胎、特种轮胎等。
12月18日上午,位于印尼中爪哇省三宝垄市肯德尔工业园区的中策橡胶印尼MTI公司一期投产仪式隆重举行。
中策橡胶印尼MTI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系中策橡胶集团旗下投资的第二家海外公司,创造了印尼本土大型工业厂房建设的新速度,是第一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项目。
公司计划投资2.8亿美元,公司占地面积49.2公顷,主要涉及卡客车轮胎、两轮车胎、斜交胎、内胎、履带等产品以及炭黑生产线及尾气联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约52亿人民币。
墨西哥当地时间5月15日,由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墨西哥Tire Direct合资的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州伊拉普阿托市举行奠基仪式。
2024年初,赛轮率先公布了投资墨西哥的决定,成为了第一家在北美建厂的中国轮胎企业。该海外项目于今年5月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州伊拉普阿托市奠基,计划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
9月13日,玲珑国际(欧洲)有限公司量产启幕仪式,在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隆重举行。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玲珑轮胎董事长、总裁王锋先后致辞,并共同为量产启幕。
中国民航飞机首次装配国产航空子午线日, 桂林航空一架装配了中国首条民用航空子午线日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试飞成功。这是中国民航飞机首次装配国产航空子午线轮胎,实现了中国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零的突破。
据介绍,该款民用航空轮胎由中国中化旗下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蓝宇”)研制,基于热力耦合构型优化、关键材料模量匹配等创新技术研发的高性能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了适航标准规定的苛刻试验考核,技术性能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已于2024年10月获颁中国民航局CTSOA证书。
9月24日,青岛双星公布了重组锦湖轮胎股权的交易方案,最终确定按49.27亿元重组锦湖轮胎股权。交易完成后,锦湖轮胎将成为青岛双星的控股子公司。控股股东双星集团及城投创投等同时对锦湖轮胎未来四年的业绩作出承诺,显示了对锦湖轮胎未来的发展信心。
按2023年数据,青岛双星营业收入约47亿元,锦湖轮胎营业收入约219亿元,重组后的青岛双星营业收入将超过260亿元。
2024年是外资商用车胎全国撤出中国市场的一年,继邓禄普、ob体育平台优科豪马之后,2月27日,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终止商用车轮胎业务的通知。
通知称,普利司通将退出中国商用车轮胎生产和销售业务,并将战略资源重点投向高端乘用车轮胎业务。1月26日,普利司通沈阳工厂已停止生产商用车轮胎。该公司计划在今年上半年终止中国地区商用车轮胎的生产和销售业务。该公司曾表示,因商用车轮胎市场的复苏速度未能达到预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不振,其在中国地区的商用车轮胎产量和销量出现下滑。
2024年,轮胎业的新旧交替加速上演。今年11月份,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公布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棘洪滩厂区143台/套设备资产挂牌转让,拥有90年辉煌历史的黄海橡胶,最后一批资产的清让,预示着这家轮胎厂将彻底消失。
最早起源于日本橡胶株式会,黄海橡胶的前身可追溯至青岛橡胶二厂,1954年,该厂轮胎年产量已经达到60万条,成为国内最大的两家汽车轮胎生产厂之一。
2024年,外行新入局的轮胎项目中,最大的就属江苏库比森项目了。库比森轮胎也是淮安区2024年引进的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目前,北侧地块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预计12月底完工,ob体育平台2025年1月中旬投产,预计5月份达到量产。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000万套高端半钢子午线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预计可实现年销售100亿元。
随着中国轮胎产业的迅猛增长,成为全球汽车后市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但价格优势带来的竞争力逐渐缩减,遭到全球“围剿”,除了墨西哥,美国、欧洲、土耳其对中国轮胎的双反政策也是有增无减。